球盟会·(中国)-官方网站

从微观球盟会官网入口到大科学装置 合肥“创”字当先“新”光熠熠

发布时间:2022-11-23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从“墨子号”球盟会官网入口卫星发射升空,到“人造太阳”等大科学装置熠熠生辉,从“全国四大科教基地”到“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城市,从享誉全国的制造业基地到生机勃勃的科创高地……今天,当人们聊起合肥这十年的变化,科技创新已成为这座城市靓丽的名片。因为创新,合肥塑造出“科里科气”的城市气质,打造出一个个产业新地标,在科技强国中担纲承梁,走出了一条“科学-技术-创新-产业”的内生发展之路。

从微观球盟会官网入口到大科学装置 合肥“创”字当先“新”光熠熠

  科学岛航拍。人民网张俊摄

  布局国之重器原创成果竞相涌现

  在合肥西北的蜀山湖,有一座小岛,三面环水、花木葱茏、清新幽静,它就是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所在地——科学岛。

  不足3平方公里的岛上,气氛静谧。大多数时候,低调得像是与世隔绝。但这里也是尖端技术的孕育地,是研究基础科学的强大策源地,已建成全超导托卡马克、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等一批大科学装置,有等离子体所、智能所等研究单元,以及30多个重点实验室。

  与此同时,一批“从0到1”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原创成果在合肥竞相涌现。球盟会官网入口通信、动态存储芯片等领域实现并跑领跑,悟空探秘、墨子传信等重大科技成果世界瞩目,托珠单抗诊疗方案、重组蛋白疫苗等助力全国抗疫。

  原始创新是一场沉默的长跑,而合肥已经默默地跑了几十年。

  1970年,合肥以极大诚意,促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迁址于此。正是这种对于科教的重视与包容,让合肥吸引了大量科研院所落户。目前,合肥拥有省部级科研院所近200家。

  2017年,“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获批,更为合肥创新引领之路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科教航母”的到来,意味着合肥“全域联动”,此后,合肥聚焦能源、信息、生命、环境四大领域,持续加快建设大科学装置,高级别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交叉前沿研究平台、产业创新转化平台等一系列科技基础设施。

从微观球盟会官网入口到大科学装置 合肥“创”字当先“新”光熠熠

  安徽创新馆内展示的”九章号“球盟会官网入口计算机。人民网张俊摄

  加快“沿途下蛋”科技成果高效转化

  什么是“沿途下蛋”?简单说,就是一种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措施,通过企业、资本、科技的融合,助力大科学装置诞生科技成果,将其“孵化”并走向市场。

  质子重离子治疗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放疗技术。在合肥中科离子医学技术装备有限公司,企业依托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研制的质子治疗系统不久后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合肥造”质子治疗系统问世,要归功于大科学装置“沿途下蛋”机制。

  “依托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我们自主研发了超导回旋质子治疗系统。”合肥中科离子医学技术装备公司总经理陈永华介绍,2016年,他带领团队开始研制先进超导质子国产化治疗装置。去年3月,研制获得成功,投入使用后,患者治疗费用有望减少一半。“实践再次证明,核心技术要自主研发,等不来、买不来。市场有需求,科学家有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就要两者结合。”陈永华说。

  如何更好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合肥深化与大学大院大所大企合作,共建协同创新平台32个,搭建起一座座科技成果转化的“金色桥梁”。同时设立总规模5亿元的种子基金,投早、投小、投自主,起到对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第一撬动力”作用。

  “技术成果成功转化应用,也是科研人员创新创造的动力。”合肥中科智驰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江如海介绍,2018年,他带领技术团队积累了十余年的无人驾驶技术,却在转化时陷入困境。

  关键时刻,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作为产学研平台,为其提供平台和资金,帮助中科智驰用1年多时间实现了从技术成果到量产盈利,其技术团队还获得了超过70%的股权激励。如今,这家“小而精”的科技企业正满怀信心,朝着成为国内无人驾驶领军企业的目标奋力前行。

从微观球盟会官网入口到大科学装置 合肥“创”字当先“新”光熠熠

  合肥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张大岗摄

  全面保障要素涵养创新创业“生态圈”

  今年3月26日,喜讯从科学岛上传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合肥第4个大科学装置——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园区正式交付启用,作为关键部件的研发中心,园区将为中国自主建造聚变工程实验堆奠定基础。

  “为保障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建设,合肥市已规划建设总面积约19.2平方公里,建设大科学装置区、科学小镇、成果转化区、科学服务区、科学岛、预留区+生态用地等六大功能片区,加快打造‘最美科研圣地’。”合肥市发改委总工程师张志说。

  不仅如此,合肥还密切关注各要素之间的合作、协同、补位。

  十年来,合肥累计投入134亿元,支持20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项目建设。“我们不是最有钱的城市,但我们可能是最舍得在科技方面花钱的城市。”合肥市科技局局长范进说,十年来,合肥市科技支出由22.7亿元增加到174.1亿元,年均增长24.8%。

  颁布《合肥市科技创新条例》,立法保障加快科技创新;成立市委科技创新委员会,组建市科创集团、人才集团,构建全市“一盘棋”推进创新发展的“大科技”工作格局;设立“合肥科技创新日”,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吸引集聚各类人才,引领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良好氛围……

  靠着“科里科气”的城市特质,合肥吸引了大批优秀科学家、高端科研人才和有志于创新创业的优秀人才,在此基础上又催生了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产业创新。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从“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到“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再到“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名城”,合肥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歇。

  “合肥今后将聚焦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创新人才汇集地,努力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创名城,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表示。

  非凡十年华丽蝶变,大湖之畔再启征程。“科创名城”的未来,值得更多期待。

友情链接: